米芾传世小楷多见于题跋,完整的小楷作品,这被认为是唯一,也是最好的一件.
米芾最为人称道的是行草书,他也擅长小楷。
有个故事说,米芾在人前示范笔法,盘腿坐于地上,悬肘作蝇头小字。这情景,想想就够惊心动魄了。
米芾传世小楷多见于题跋,完整的小楷作品,这被认为是唯一,也是最好的一件.
这就是米芾所书《向太后挽词》,两张复印纸大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101年正月,向太后去世。时年51岁,正在江苏当官的米芾献上了这篇挽词。
释文:
立赵佶为帝,是向太后的得意之作,但因为后来的事,有史家评价,正是向太后此举,亲手毁掉了北宋。
米芾的小楷顾盼灵动,也有人说,他这不叫小楷,叫小行楷。
不过,此作虽好,元明清内府却一律拒收。据说主要原因,是挽词这东西犯忌讳。
起初我有点不理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祭文,内府不也照收不误吗?
后来想想,情况不一样。《祭侄文稿》祭的是臣民,《向太后挽词》挽的是太后,估计是怕皇帝看到此帖,就会想到他娘吧!
在清代,这件作品曾由端方等多人递藏,清亡后,它最终还是进了故宫博物院–此时已经是人民的地盘,不怕忌讳了。
这种样式,在苏东坡的手札里是极常见的,也是坡翁惯用章法。
不知米芾在写这篇挽词的时候,是不是也在用书法,向此时正从海南北归的老大哥致敬呢?
两人相见甚欢,彻夜长谈,在大热的天气里,喝了很多冷饮。苏东坡来此地时,已经患上细菌性痢疾,但知音重逢的喜悦,让他全然忘了对饮食的节制。
苏东坡在此逗留了十天,病情越发严重。米芾曾多次送汤药,仍然无济于事。
一个多月后,苏东坡便在常州与世长辞了。
今人怀古,常爱做些穿越的假设。
假如能够穿越,我愿意带上一盒痢特灵,飞到1101年的江苏去,把它交给米芾和苏东坡
转载自 中国书法网
原创文章,作者:九华山书画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hsshw.com/2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