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这些书画大家】胡铭专栏(二):当代草圣——林散之

    很小的时候,父亲带我到过许多名人的家。他们都是父亲的恩师,其中印象最深的当属林散之先生。林先生乃一代书画大师,被誉为“草圣”,早年师从黄宾虹,积学厚,涵养富,滋生了其书之气、韵、意、趣,境界至高。我见到林老先生不下六七次,很多 1971年,我第一次到南京,父亲领着我到林老先生家。当时我才五岁,已记不清具体位置了。林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和蔼、慈祥的老人,最突出的是他那一双彰显康健的寿眉和一对充满福气的坠耳。

    很小的时候,父亲带我到过许多名人的家。他们都是父亲的恩师,其中印象最深的当属林散之先生。林先生乃一代书画大师,被誉为“草圣”,早年师从黄宾虹,积学厚,涵养富,滋生了其书之气、韵、意、趣,境界至高。我见到林老先生不下六七次,很多1971年,我第一次到南京,父亲领着我到林老先生家。当时我才五岁,已记不清具体位置了。林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和蔼、慈祥的老人,最突出的是他那一双彰显康健的寿眉和一对充满福气的坠耳。

【回忆这些书画大家】胡铭专栏(二):当代草圣——林散之

   整整一下午的时间,父亲都在与老师谈文说艺,连晚饭都是在那吃的。先生较为简朴,没有过高的要求,最爱吃的菜是臭卤蒸鸡蛋。我一直就坐在他们的旁边,边听边看边玩,不敢打扰他们。到了晚上,我实在按耐不住了,吵着要离开。老人兴致正浓,为了能稳住我,让其长子林筱之先生拿零食给我吃。谁知我刚咬了一口,就“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原来是糖生姜,尽管是甜的,但我还是忍受不了那重重的辣味。林老见状很慌张,大骂其子:“小娃怎么能吃这个东西呢,快上街买去!”筱之大伯至于买了些什么,我倒是忘了,总之后来我没再折腾了。
   隔了几年,我又随父亲来到林老家,已不再是原来的房子,地点在玄武湖附近,比以前要宽敞明亮得多。老人看见父亲来了,格外的高兴,认真指点父亲的作品,满意时他就会舒心一笑,不满意时则指着父亲额头大声批评。这就是师生,这才是师生!

    老人在闲谈时还不忘关注着我,问我叫什么名字,在哪读书,上几年级,学习成绩如何?我都一一回答,不过是写在纸上的。因为林老耳聋,听不见声音,只能靠书写来传递信息。老人挺风趣幽默,还在纸条上写道:“你是胡林翼吗?”可我根本不知道胡林翼是何许人也,就睁大眼睛望着父亲,寻求答案。父亲悄悄告诉我,胡林翼是清代湘军首领,镇压过太平军。然后我工整地写上:“我不是胡林翼,他是坏人,我是好人。”林老看了字条,哈哈大笑,竟是那样的开心。

【回忆这些书画大家】胡铭专栏(二):当代草圣——林散之

    1981年夏,我们全家一起到南京,当然林老先生家是必去之处。那时林老的身体欠佳,家属给他立了规矩,会客要预约,且时间较短。可每次父亲去拜见老师都会例外,家里人从不阻挡。那天我们一家四口人看望林先生,老人异常兴奋,谈艺术,聊时局,拉家常。后又主动说:“今天我来给你好好写几张字。”父亲道:“不要给我写了,我的几位同事和朋友很想得到老师的墨宝。”说完递上事先写好的名单。先生看到有五六个人,也毫不推辞,硬是一口气地写完。
    今天是个好机会,不容错过。我顺势递上了一张字条:“爷爷,能不能也给我们写张字?”老人连声说: “好,好!”可当时父亲不允,他是考虑老师的身体,毕竟是80多岁的人,怕他累坏了。林老却坚持要写,父亲这才勉强同意。这时林先生已铺好了一张四尺对开宣纸,动情地写下“锲而不舍,可镂金石”八个行书大字,落款为“胡玉胡铭世契留念,八十四叟林散耳”。这是一幅难得的珍品,此作有幸收入《林散之书法集》。
    当年的这些字条,有毛笔书写的,也有铅笔书写的,父亲都一直妥善保存着。东西固然珍贵,但更多的是留给我们念想。
    1989年12月,一代大家林散之先生因病溘然长逝。父亲悲恸不已,立马前往南京奔丧。追悼会之后,他又陪同林府家人护送林老骨灰到老家安葬。

    在老人诞辰110周年之际,父亲撰写长文《回忆恩师片断》,记录了他们之间的点点滴滴,思念情怀,跃然纸上。

本文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原创文章,作者:九华山书画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hsshw.com/3936.html

联系我们

0566-3229666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25275533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