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树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管,吹彻梅花!
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树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管,吹彻梅花!
这是才子宋徽宗赵佶亡国后写的一首词。
治国无能的赵才子,在书画艺术上却是有着过人的天赋,尤其是其首创的瘦金体,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飞动而干脆。其绢秀而不流于柔弱,清劲而不失抛筋露骨,在有限的范围内用笔还是较好地发挥出其丰富多变的特色。
赵佶《夏日诗帖》
瘦金体虽由老赵首创,但也是有出处的。
赵佶初学薛稷。薛稷为褚遂良的高足,也是褚遂良的外甥,他力承家学,发展了褚遂良瘦劲挺拔的书法特点。其弟薛曜更是细而越细、劲而越劲,堪称是变本加厉,在初唐书坛上二薛也可算是独树一帜。宋徽宗正是取了他们的瘦劲之长,又加以新的陶冶提炼,形成了自己的瘦金体的风格。
瘦金体产生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徽宗的擅画。他的工笔花鸟也可称是登峰造极之作,工整而不板滞,劲健而有弹性,特别是对线条头尾部分的转折交待和呼应,更是此前的工笔绘画所望尘莫及的。
徽宗偏于清劲的审美趣味,使他对褚薛一路书法特别有兴趣,并试图把书法中的丰富用笔动作借用到绘画上来以提高工笔花鸟人物画技法的生命力。然后,又将这种瘦劲的勾线技巧再揉进书法中去,并随之形成了那种开张型的书法结构,最终完成了瘦金体的基本风貌。
原创文章,作者:九华山书画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hsshw.com/3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