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展指南|看京沪杭三地的李可染白蕉潘天寿纪念大展

地点:上海博物馆

地点:金山区博物馆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冬日的艺术展依旧不少,在12月初的这一周里,最引人关注的有上海金山区博物馆的“君子如兰:纪念白蕉诞辰110周年艺术特展”,立体呈现诗人、学者、艺术教育家白蕉灿烂的艺术人生;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纪念李可染诞辰110周年——墨天神境·李可染最后十年作品展”,即展示李可染先生的画作,也呈现了其曾生活、创作的场景;此外,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非洲喀麦隆西部王室冠饰展”及法国卢浮宫朗斯分馆的“意大利时刻——上法兰西大区的杰作”也值得期待。

上海:

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

展期:2017年11月30日 – 2018年3月4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


一周观展指南|看京沪杭三地的李可染白蕉潘天寿纪念大展

   本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联合主办,遴选北朝和宋金元这两个时期山西地区出土的墓葬壁画珍品12组共89件,均为第一次公开展出,是迄今规模最大的古代壁画特展。展览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天似穹庐”展出3组36件展品,分别来自太原市北齐娄叡墓、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以及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其中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绘有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十二生肖图、忻州九原岗壁画中首次发现了北朝建筑壁画,展览现场也将还原水泉梁北齐壁画的墓室。第二部分“人亦黄土”展出9组53件作品,来自盂县皇后村宋金壁画墓、繁峙南关村金代壁画墓、忻州南呼延村壁画墓、平定西关村M1壁画墓、阳泉东村元墓等。

同行——2017“一带一路”国际艺术联合展

展期:2017年11月13日-2018年3月31日

地点:中华艺术宫

    “同行——2017‘一带一路’国际艺术联合展”包括四大展项:“‘美滋润心·美丽双城记’之‘美丽西澳’中澳摄影联展”(于11月13日开展至2018年1月30日)、“天的那边:当今时代的蒙古艺术”、“航行:塞尔维亚当代艺术之旅”及“漆缘:沪藏越南当代绘画作品展”。通过四场展览联系起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以共通心灵语言的对话。

君子如兰:纪念白蕉诞辰110周年艺术特展

展期:2017年11月25日—12月24日

地点:金山区博物馆

一周观展指南|看京沪杭三地的李可染白蕉潘天寿纪念大展

    白蕉是我国现代著名书画家、艺术教育家,上海金山张堰人,今年是白蕉先生诞辰110周年。本次展览共分为四个板块——“千年古镇,云间风流”、“书为心画,魏晋风韵”、“一代兰王,君子之交”、“匡时济世、匹夫有责”,通过百余件馆藏书画作品、名人遗物、史料文献,在以往周知的书画家维度之外,展现作为诗人、学者、艺术教育家的白蕉,立体呈现白蕉灿烂的艺术人生。其中,展览体量最大的一件是金山区博物馆藏1939年白蕉楷书《张母刘太夫人六十寿序》书法八条屏。

上海视觉艺术设计展

展期:2017年12月3日—12月13日

地点:刘海粟美术馆

    展览站在视觉设计的领域,重提“开放性作品”的观念,并没有呼吁放弃“技术”,而是恰恰相反,期望新技术带来的是创作意义上的重组,展览期待的是“创作者,阅读者和作品”三者孕育的新的生命力。本次展览的精彩亮点包括——“特别展:胜井三雄视觉艺术生涯致敬展”、“全球视觉艺术设计25人展”、“界面的延展-动态海报艺术设计展”、“D&AD2017获奖作品展”和“设计对话”SIVA设计教育成果展。其中,特别展将展出日本平面设计大师胜井三雄先生的42幅海报作品和26套贯穿日本现代设计史的珍贵书籍设计代表作及部分视频作品,创作年代跨越幅度超过40年。

溪山清远:陈翔中国画作品展

展期:2017年12月8日至12月17日

地点:敬华艺术空间

    作为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与画家的陈翔,原本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自小热爱绘画,其作品文人气重,蕴藉雅致,清新自然,得前人笔墨之趣,意境高雅,用笔爽利,设色沉稳而不失明快。此次所展出的作品,有手卷、册页、立轴、成扇、小品等多种形式,无不是画家多年积累的精心之作。

我这60年–李秀实艺术回顾展

展期:2017年12月6日—12月23日

地点: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本次展览由李秀实先生10个重要时期的节点组成,这些节点展示了他的60年艺术历程,并且更注重于文献的展览与呈现,历史感较强。1959年成名作《万里长江横渡》的写生小稿与当时媒体报道的资料、《春到兴安岭》所代替的主题性作品残稿、1985年“黄山会议”和“中国美协第四次美代会”的历史照片等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以及背后的故事和图文资料等,一代艺术家的点点滴滴将跃然于本次展览中。

雲山供燕几——山形雅石与水墨石山特展

展期:2017年12月1日—12月16日

地点:徐汇艺术馆

    本次展览是在书斋雅玩范畴作出的尝试,雅玩的种类很多,但可以供而赏之的却只有奇石,因此有“供石”与“烟云供养”之说。本次参展艺术家有柴一茗、甘永川、刘旭、了了、马新阳、庞飞、沈伟、沈颺、余启平、赵旭东。这些艺术家都是爱石日久,对赏石画石有自己的探索。本展览希望观者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获得对石对艺的体会。

意与古会   苏小松国画作品展

展期:2017年12月1日—12月3日

地点:朵云艺术馆

    本次展览将展出参展人苏小松的60余幅作品。苏小松先生曾师从蕉雨画师,其早年仿虚谷画风,笔触、意态均肖似,后主要参与编辑《艺苑掇英》系列画册。

隐洇——白璎作品展

展期:2017年12月3日—12月31日

地点: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

    白璎的作品更多的是维系在对人物形象的造型、线条、水墨表达之上的艺术化再现。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包括白璎近年来的一系列新作,画作以“水”为题,而所呈现出的画面内容往往又与水没有直接关系。以“洇”为展览主题,由此成了一种立场,即隐即现,碧波荡漾处的直接恰又可成为一种间接。这是两个层面的相互关联,一面是水墨绘画的空间延展与扩散,另一面则是中国画与西方艺术相互接引后的相融与渗透。

潜行——庄婕&莫淑雯作品展

展期:2017年12月1日—12月27日

地点:梅尔尼科夫美术馆

    本次参展的两位艺术家庄婕和莫淑雯是两位年轻艺术家。庄婕的油画作品在具象与抽象、灰色与明色的运用上体现出个人巧思,传达着油画艺术的传统与革新理念,本次她的参展作品共计18件。莫淑雯的作品以抽象表现为主,借鉴欧姬芙与草间弥生的夸张变形的表现方式,在作画上更偏向于心境的表现而非具象的事物,她在本次展览中共有13件作品展出。

丘园养素——王谷夫山水画小品展

展期:2017年12月5日—12月20日

地点:得丘艺术馆

    本次小品展共展出王谷夫近作30幅,以雅集形式展开。作者旨在研究山水画的笔墨精神与草书精神的有机结合,突出书写性。书写性在其情感的引导下,表现为笔法的连续性、相关性和生发性。

水色倾城——孙家珮作品展

展期:2017年12月3日—12月31日

地点: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

    旅日画家孙家珮的画作很少全景式构图,往往截取其中最有意境的画面,营造出恬静的效果。写实是他的很多作品的主基调,但在写实的同时,也侧重于对气氛的刻画,这正是他的绘画特点,而这种特点几乎可以在他所有作品中体会到。孙家珮对水乡的钟爱要追溯到童年时代,他很喜欢观察光和水面的变化,从他的作品中也能感受到那种将水乡之景和年少时代的回忆融合在一起的蕴意。除了江南水乡,本次画展中还有不少作品是描绘欧洲小镇的水景。

北京:

纪念李可染诞辰110周年——墨天神境·李可染最后十年作品展

展期:2017年11月30日—2018年1月3日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周观展指南|看京沪杭三地的李可染白蕉潘天寿纪念大展

    李可染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齐白石的弟子。2017年是李可染先生诞辰110周年,此次展览特别精选了李可染先生1979至1989年最后10年的精品力作及书法作品110幅,以“墨天神境”为题举办此展,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艺术大师。李可染先生的最后十年是他最为辉煌的十年,也是他走向其人生艺术巅峰的十年。展览同期将李可染先生“师牛堂”画室复原重现,通过对画室场景的复原,再现那些动人历史画面,生动展示李可染先生曾生活、创作的场景。

对英国艺术家与英国印刷文化的礼赞——从霍加斯到透纳

展期:2017年11月24日—2018年2月28日

地点: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本次展览主要关注英国艺术的黄金时期,大致开始于威廉·霍加斯(1697-1764),止于约瑟夫·马洛·威廉·透纳(1775-1851)。对于英国而言,这百余年是一个辉煌绚丽的时代,至此,英国艺术也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展览将展出来自这一时期重要艺术家的水彩画与版画作品;同时,也会聚焦以版画为载体的“印刷文化”。“从霍加斯到透纳”,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本次展览希望再现十八、十九世纪英国艺术的繁荣景象,用精美的作品勾勒数百年前的英伦风貌。

杭州:

流芳未歇·明清时期女性画家作品展

展期:2017年11月25日—12月24日

地点: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

    中国古代绘画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历朝各代名家辈出,唯女性画家足迹往往隐而不彰。尤其是在明代以前,无论从画史记载还是从作品流传来看,女性画家实属凤毛麟角。明代以后,具有先进思想的吕坤、汤显祖、袁宏道等文人,在妇女问题上都不同程度地提出反对传统礼教,赞美女性才智的新看法,从而引起了社会对女性价值的重新审定,也使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地位也得以提升。本次展览整合了浙江省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和常熟博物馆庋藏的30余位明清时期闺阁画家书画作品60余件(组)。

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

展期:2017年12月1日—2018年1月14日

地点:浙江美术馆

    潘天寿(1897—1971)是20世纪中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本次展览是史上最大规模的潘天寿作品展,将展出120余幅潘天寿代表作,及其手稿文献等。展览分为“高风峻骨”、“饮水生涯”、“一味霸悍”、“奇崛明豁”、“雁荡山花”和“守常达变”。从艺术风骨、教育贡献、画学思想、笔墨成就、构图章法、中式写生、传承与创新等多个方面出发,将画作、画论、诗词编织为一体,全方位地讲述作为艺术家、教育家、画学家的潘天寿,向观众展现这位立体的画史伟人。

广州:

扇子上的东方与西方:18至19世纪中西成扇展

展期:2017年12月1日—2018年4月1日

地点: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广州位于南海之滨,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路”的地理枢纽。18-19世纪上半叶,广州的各种工艺美术,包括各式各样精美的外销成扇,印证了黄金时代的发展盛况。广州外销成扇工艺卓绝、材质多样,也影响了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扇子制作风格,扇子上出现了“中国元素”。展览将展出47把广州外销扇,以及26把欧洲扇子。展览是从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扇子博物馆与菲茨威廉博物馆中借来带有鲜明中国烙印的精品成扇,结合馆藏广州外销成扇策划而成。

深圳:

吃设计:荷兰设计师 Marije Vogelzang个展

展期:2017年12月2日—2018年3月4日

地点:华·美术馆

    本次展览是全球“吃”设计先驱玛瑞吉·沃格赞(Marije Vogelzang)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来自荷兰的玛瑞吉·沃格赞毕业于埃因霍芬设计学院,目前担任该学院“人与食物”(Man and Food)专业带头人,2016年创立了荷兰食物与设计研究院,从事“吃”这一设计领域的研究长达18年。本次展览共展出14件装置、影像和设计作品。玛瑞吉不仅是对“吃”这一概念最直观的探讨,更是通过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帮助人们感受和理解“食物是与人类关系最为亲密的材料”。开幕当天,她将通过讲座“吃设计:由食物触发的情感化设计”与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

宁波:

韩天衡及其弟子作品展

展期:2017年12月5日—2018年1月7日

地点:宁波博物馆

    此次作品展包含两个展览:“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七十年书画印展”和“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第十二届书画印展”。“不逾矩不”展览将展出韩天衡的近210件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包括篆刻《不忘初心》、绘画《嘉兴南湖烟雨楼》和《凌霄》等,呈现他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和哲思理念。“百乐雅集”展览集216位韩天衡弟子的书法、绘画、篆刻、砚刻、石雕、木雕、摄影为一体,品类丰富、形式多样。此外,从12月5日到12月10日期间,宁波博物馆三楼学术报告厅也将陆续开启15场相关主题的艺术讲座。

重庆:

中国·日本印象:旅日华人摄影师冯学敏摄影展

展期:2017年12月1日—12月20日

地点:重庆美术馆

    本次展览将展出冯学敏先生的45件优秀摄影作品。冯学敏1953年生于中国上海,1982年担任《上海画报》摄影记者,1985年前往日本研修摄影专业。他在日本留学和创业30年,拍摄了大量反映日本民风民俗的摄影作品;回国采风逾70次,以故乡和中国文化拍摄主题,捕捉祖国的自然风光。他以摄影的方式为大家呈现中国和日本的美好风光、风土人情,其中包括一些世界遗产和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自然原生态等。此外,本次参展人冯学敏还将于12月1日15:30,在重庆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带来“中国文化之旅摄影讲座”。

时间:2017年12月3日(周日)9:30-11:30

地点: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临琼楼二层

主讲人:朱天曙(中央美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书法的历史告诉我们:书体的演变,总是出于人民群众在使用文字的实践中趋于简便的需要和美化的追求。所以,民间书法能最直接地向我们展示这一衍化过程的各个断面。而砖文作为民间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具有其他方面所难以企及的地位,即砖文的兴盛时期——两汉至六朝,恰恰是书体与笔法演变最激烈的时期。而且砖文数量之大,也是其他民间书迹不可望其项背的。如果说前一时期对于简牍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不小的狂热,那么时至今日,对于砖文的冷漠,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原创文章,作者:九华山书画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hsshw.com/1599.html

联系我们

0566-3229666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25275533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